竞技宝app平台在线平台
联系人:冯先生
手机:18688688353
联系人:邓先生
手机:13431303538
邮箱:659925433@qq.com
地址:东莞市长安镇宵边社区新河路20号二楼
生产量最大的步枪,光是俄罗斯自己,从这支枪诞生到现在的这70多年时间里,就生产了大约
算上全球的仿制版本,AK-47型步枪的生产量保守估计有1个多亿。而中国作为一个军工业是在苏联帮助下建立起来国家,自然也仿制过大量的AK-47步枪。
1951年,随着朝鲜战场上中国志愿军激战正酣,苏联意识到帮助中国武装起来,可以轻松又有效的帮助它抵御来自美国的压力。
于是在这一年苏联答应对中国出口8种轻武器的技术,其中就包括AK-47型步枪。
当时负责承接AK-47生产线 厂(现为国营庆华工具厂)。在苏联技术专家带着AK-47型步枪的设计图纸抵达626 厂后,626 厂厂长孙云龙眼前一亮,对AK-47的结构大为赞赏,一连说了好几句“好枪”。
AK-47在结构上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和旋转式枪机,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。
比如说将AK-47丢进沙子里,即使枪械零部件中混入了沙粒,这把枪也基本不会因为沙粒卡壳,从沙子中拿出来后依旧能正常使用。
将AK-47丢在雨林里面好几年时间,它的基础结构都不可能会出现太严重的锈蚀,拿出来后依旧能正常使用。
这对中国、苏联这样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。苏联这一个国家冬天冰天雪地,春夏则是遍地烂泥。中国则是环境复杂多样,新疆有沙漠,云南有雨林,而这些环境对于枪械都不怎么友好。
此外AK-47步枪的零部件还相对较少,只有80来个。相对比之下,当时美军使用的M-16型步枪则有90多个零部件。
零部件更少以及在结构上的简便性,使得AK-47不管是仿制还是拆卸维护都会更容易。
中国引进AK-47是上世纪50年代,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,所以对AK-47的仿制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。
第一个改进就是加工工艺。比如说苏联生产AK-47弹匣主要使用铣削工艺,但铣削工艺对1951年的中国来说有点“超纲”了。并且铣削工艺的成本也比较高,对一个工业体系刚起步的国家来说难以承受。
所以我国将AK-47弹匣的铣削工艺改为了冲压工艺,简化了生产工业并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第二个改进是关于刺刀的设计。原版的AK-47步枪采用可拆卸的刺刀,而中国仿制的AK-47步枪采用不可拆卸的刺刀(折叠刺刀)。
当时中国更注重刺刀战,所以想办法提升了AK-47拼刺刀的能力,采用了不可拆卸的刺刀设计。
第三个改进是材料的改进。AK-47上部分零部件使用的材料很复杂,当时的中国不一定可以造出来。
比如说苏联原产AK-47的枪机、击锤等部件使用镍钨合金钢(25CrNiWA),这玩意中国在当时生产起来就很难了,所以我国将这些零部件的材料换成了中碳调质钢(30CrMnSiA)。
除了以上主要改进外,我国还将AK-47原本的半包式准星改为全包式准星、将原版的木质枪托改成了玻璃钢材料(80年代改进)、没有采用镀铬枪管等等。
总之,针对我国仿制AK-47步枪的过程中,这支枪上或是因为成本、或是因为难以加工等问题,我国进行了大量改进,生产出了更适合中国使用的AK-47型步枪,我国将这款“仿制AK-47”称之为“56式冲锋枪”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56冲。
不过说到中国仿制AK-47的问题,像56冲这样的全自动步枪在引进的早期实际上并不受我国的“重视”。
一来当时中国的工业化刚起步,还没有奢侈到能人手一把全自动步枪到处射的地步。因此当时基本是一个步兵班的班长使用56冲,其他步兵采用“56半”这种半自动步枪。
二来在上世纪50~60年代,国际上对于全自动步枪能否取代半自动步枪,曾有过很激烈的讨论。
因为全自动步枪很多子弹打出去都浪费了,半自动步枪火力稍弱,但精准度相对较高。
然而随着越南战争的持续,各国都发现了全自动步枪在“火力压制”上的巨大作用。
再加上各国工业化发展使得炮兵在战场上越来越活跃,一线步兵杀伤敌军的效率越来越低,取而代之的是炮兵对敌军杀伤的效率慢慢的升高,由此追求步兵对敌军的杀伤效率也就没意义了,各国也就在上世纪70~80年代开始,就逐渐让士兵手里的半自动步枪换成了全自动步枪。
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,是56冲和56半混着用的。从80年代开始,我国开始列装81式全自动步枪,于是开始全面列装全自动步枪。
再后来在21世纪初开始列装95式全自动步枪,再到现在开始列装191系列步枪,我国真正在步枪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水平。
当然,到了现在因为海空力量在战场上的存在感越来越强,大家对于步枪的重视也慢慢变得低就是了。
信息来源: 【1】央视网·《俄武器出口不惧美制裁 记者探访AK-47生产商》 【2】人民网·《组图:56式枪族如何横空出世?》 【3】光明网·《【图鉴·单兵武器】无争议“王者”AK-47》